Vue3源码解析(二)

Vue3源码解析(二)

一、响应式系统深入解析

  1. Proxy 的具体实现
    • 在 Vue3 的响应式系统源码中,reactive 函数内部使用 Proxy 创建响应式对象。例如:

function reactive(target) {
    return new Proxy(target, {
        get(target, key) {
            // 依赖收集逻辑
            track(target, key);
            return Reflect.get(target, key);
        },
        set(target, key, value) {
            const result = Reflect.set(target, key, value);
            // 触发更新逻辑
            trigger(target, key);
            return result;
        }
    });
}
  • get 陷阱中,先调用 track 函数进行依赖收集,它会将当前正在执行的副作用函数(通过 effect 注册)收集到与 target 和 key 相关的依赖集合中。然后通过 Reflect.get 获取对象属性的实际值。
  • set 陷阱中,使用 Reflect.set 设置对象属性的值。如果设置成功,调用 trigger 函数,该函数会遍历之前收集的依赖集合,触发所有相关的副作用函数重新执行,从而更新视图。
  1. Ref 与 reactive 的关系
    • Ref 用于创建一个可变的响应式引用。例如:

import { ref } from 'vue';

const count = ref(0);
  • 从源码角度看,ref 函数返回的对象内部包含一个 value 属性,这个属性才是真正存储值的地方,并且通过 Object.defineProperty 对 value 进行劫持,使其具有响应式。而 reactive 直接代理整个对象。当访问 ref 返回的引用时,实际访问的是 value 属性,例如 console.log(count.value)。在模板中使用时,Vue 会自动解包 ref,即可以直接写 {{ count }} 而无需 .value
  • ref 可以通过 unref 函数进行解包,无论传入的是 ref 对象还是普通值,unref 都能返回其实际值。

import { ref, unref } from 'vue';

const num = ref(5);
console.log(unref(num)); // 输出 5

const str = 'hello';
console.log(unref(str)); // 输出 'hello'

二、虚拟 DOM 深入解析

  1. PatchFlag 的类型与作用
    • PatchFlag 是 Vue3 虚拟 DOM 中用于标记节点变化类型的重要标识。它有多种类型,例如:
      • PatchFlags.TEXT:表示节点的文本内容是动态的,更新时只需要更新文本节点。
      • PatchFlags.CLASS:表示节点的 class 属性是动态的,只需要更新 class 相关的 DOM 操作。
      • PatchFlags.STYLE:表示节点的 style 属性是动态的,仅更新 style 相关部分。
    • 在 patch 函数对比新旧 VNode 时,会根据 PatchFlag 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。例如,对于一个仅有文本内容变化的节点,且其 PatchFlag 为 PatchFlags.TEXTpatch 函数会直接定位到文本节点进行更新,而不会对其他属性或子节点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更新,大大提高了更新效率。
  2. Fragment 与 Teleport 的实现
    • Fragment:Vue3 支持模板中直接返回多个根节点,即 Fragment。在虚拟 DOM 层面,Fragment 有自己对应的 VNode 类型。当模板编译时,如果发现多个根节点,会创建 Fragment 类型的 VNode。Fragment 类型的 VNode 在渲染时不会生成额外的 DOM 元素,只是作为一个逻辑容器来组织子节点,使得模板结构更加自然。
    • TeleportTeleport 用于将组件的一部分渲染到 DOM 树的其他位置。从源码角度看,Teleport 组件在编译时会被特殊处理,其内部的内容会被编译成一个独立的 VNode 子树。在挂载和更新过程中,Teleport 会找到指定的目标 DOM 元素,并将其内部的 VNode 子树挂载到目标位置,实现内容的 “瞬移” 效果。

三、组件系统深入解析

  1. setup 函数的执行时机与上下文
    • setup 函数在组件创建阶段,在 datacomputed 和 methods 等选项初始化之前执行。它接受两个参数:props 和 context

import { defineComponent } from 'vue';

const MyComponent = defineComponent({
    setup(props, context) {
        // props 是组件接收到的属性
        console.log(props);
        // context 包含 attrs、slots、emit 等对象
        console.log(context.attrs);
        console.log(context.slots);
        console.log(context.emit);

        return {
            // 返回的对象中的属性可以在模板中使用
            message: 'Hello from setup'
        };
    },
    template: '<div>{{ message }}</div>'
});
  • props 是一个响应式对象,它会随着父组件传递的属性变化而更新。context 提供了访问组件其他特性的途径,如 attrs 包含了没有在 props 中声明的属性,slots 用于访问插槽内容,emit 用于触发自定义事件。
  1. 组件的更新过程
    • 当组件依赖的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,会触发组件的更新。在虚拟 DOM 层面,会重新生成组件对应的新 VNode 树。patch 函数会对比组件的新旧 VNode 树。
    • 如果组件的 props 发生变化,Vue 会更新组件实例的 props,并触发重新渲染。在重新渲染过程中,setup 函数不会再次执行(除非组件被卸载并重新挂载),而是会执行 updated 生命周期钩子函数,开发者可以在这个钩子函数中执行一些组件更新后的逻辑。

四、编译模块深入解析

  1. 模板语法的解析与转换
    • 对于模板中的指令,如 v - ifv - for 等,编译过程会对其进行解析和转换。以 v - if 为例,在解析阶段,编译工具会识别出 v - if 指令及其表达式。在生成阶段,会将其转换为 JavaScript 代码中的条件判断逻辑。例如:

<div v - if="isVisible">Content</div>
  • 编译后可能生成类似这样的代码:

function render() {
    if (this.isVisible) {
        return h('div', null, 'Content');
    }
    return null;
}
  • 对于 v - for,编译过程会将其转换为 JavaScript 的循环逻辑来创建多个 VNode。例如:

<ul>
    <li v - for="(item, index) in list" :key="index">{{ item }}</li>
</ul>
  • 编译后大致为:

function render() {
    const list = this.list;
    const vnodes = [];
    for (let i = 0; i < list.length; i++) {
        const item = list[i];
        vnodes.push(h('li', { key: i }, item));
    }
    return h('ul', null, vnodes);
}
  1. 优化策略在编译中的应用
    • 编译过程中的优化不仅包括标记静态节点,还涉及到对静态内容的提升。例如,如果模板中有一段静态文本或静态节点结构,编译时会将其提升到渲染函数外部,只在初始化时创建一次,而不是每次渲染都重新创建。
    • 对于一些复杂的表达式,编译过程会尽量进行优化,例如将一些常量计算提前到编译时进行,减少运行时的计算开销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组件的渲染性能。

通过对 Vue3 各核心模块更深入的源码解析,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 Vue3 的工作原理,为优化开发、解决复杂问题以及进行定制化开发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8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    暂无评论内容